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第11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中国工具信息网--中国工具行业权威的技术性网站 发布日期:2024-12-25
由国家精密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工具技术杂志社以及相关专业学会、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11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研讨会于2024年11月28-29日在广州成功举办,会议得到了有关高等院校、重点行业企业、国内外知名制造商的积极协办,广东工业大学参与了本届会议的承办,来自全国制造领域的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18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荣跃主持,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邵俊永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成勇教授分别致辞。 邵总在致辞中对参加本届研讨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指出:“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高校、企业和用户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共享成果,加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王成勇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的发展概况和科研成就,他表示:“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加强多方合作,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交流,并聚焦技术发展,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作为切削和测量领域两年一届的高端科技交流平台,本届会议以“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同仁。会议期间共进行了15个大会技术报告演讲、1个圆桌论坛及2个学术交流论坛分会场演讲。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荣跃、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商宏谟、广东工业大学王军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吴世雄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宁教授分别主持大会报告及圆桌论坛,西安理工大学郑建明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剑飞副教授分别主持学术交流分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陈明教授做“机械加工基础数据知识平台建设进展与航空零件高效低损伤加工”主题报告,介绍了动力总成加工工艺优化验证和专家知识库系统,分享了上海交大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加工中高效低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刀具技术和工艺技术,其中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技术等。 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炳姜做“超声绿色技术在先进难切削材料的创新应用”主题报告。汇专科技将超声技术、绿色技术与传统加工有机融合,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超声绿色机床及关键部件系列产品,成功突破硬脆材料、复合材料和难加工金属材料加工难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刀具寿命,改善了工件表面质量,实现了绿色环保加工,为先进难切削材料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作“机器人关节模组动态精度理论及测试技术”主题报告,以广义传动误差概念为核心,提出了关节动力学特性的评价技术,通过构建多元参数指标体系进行关节最佳工作区域确定,突破了“以电补机”的精度提升技术和模组抗扰动控制策略,形成了精密机电传动模组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有效解决了关节的高精度和高动态兼顾问题。 山特维克可乐满北亚区数字化加工总监陆春进作“基于数字化的整体化加工方案”专题报告。近年来,为满足客户数字化升级的需求,山特维克可乐满通过研发和并购方式拓展自身数字化加工能力,如可乐满刀具库(CoroPlus Tool Library)和优化的刀轨迹(CoroPlus Tool Path)可以与MasterCAM等软件实现更好的集成,并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加工代码。 哈尔滨理工大学刘献礼教授作“面向切削加工过程优化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主题报告。面向智能制造场景应用需求,借助数字孪生建模方法模拟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加工机床性能的动态变化以及切削工具的性能退化,通过数模联合驱动对切削过程进行管控及优化,以期为加工过程智能管控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南京理工大学袁军堂教授作“高性能陶瓷刀具微波烧结技术、装备及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高性能陶瓷刀具的研发背景、绿色高效微波烧结机理以及陶瓷刀具微波烧结装备研制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复杂刃型陶瓷刀具结构和性能,并介绍了采用一体化微波制造技术以及高性能陶瓷刀具在航空航天高温合金零部件加工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欧瑞康巴尔查斯涂层(苏州)有限公司切削实验室负责人IVAN IOVKOV博士作“用于航空航天高性能切削的先进涂层技术”专题报告,概述了欧瑞康巴尔查斯最新的、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中难加工材料加工的尖端涂层解决方案。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文辉做“基于迁移学习高效加工参数优化在模具领域的应用”专题报告,介绍了采用大数据建模、理论优化+专家经验结合的改善方法实现CNC参数优化,通过建立高效、高质的CNC参数优化方法体系,使企业具备高质、高效、低成本、短周期的模具制造能力。 广东工业大学郑李娟教授做“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的超快激光制造”主题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IMT团队在硬质合金刀具激光制造工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自主研发的多轴多激光车铣复合激光加工机床,提出了激光车/铣削加工理论,开发了硬质合金刀具刃口激光钝化技术、硬质合金织构刀具制造技术、硬质合金刀具断屑槽激光加工技术及硬质合金微刃刀具全激光加工技术,实现了硬质合金刀具的可控激光制造。 纳狮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沈学忠做“Naxau刀具涂层技术及应用”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纳狮在切削刀具领域的技术研发情况以及不同涂层应用典型案例。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钟志强做“梯度结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涂层刀具的开发”专题报告,提出通过设计无芯环或弱芯环结构,采用超细晶TiCN基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以满足工具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卓勒(上海)精密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刀具检测应用经理刘成龙做“刀具检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ZOLLER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适合全天候刀具测量、刀具自动化装配及配送方案、复杂刀具、丝锥和齿轮刀具测量等。 松德刀具(长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强通过“松德刀具创新产品及技术”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概况,并详细介绍了PSC系列、高精度智能产品和高效铣削产品系列等三大类新产品。 广东工业大学丁峰副教授做“非晶合金高性能切削加工技术与应用”专题报告。介绍了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非晶合金切削特征、涂层刀具优化设计和切削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相关技术在产业应用方面的成绩。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荣强做“风电行业孔加工解决方案”专题报告,介绍了工具所在风电领域的整体加工解决方案,提出采用内排屑深孔钻进行加工,可以使加工孔的直线度及精度满足用户要求。 圆桌论坛环节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宁教授主持,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冯浩、成都新成量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凡伟、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许崇海教授、东莞市数控刀具行业协会会长朱海兵参加了座谈。专家们围绕“如何在内卷环境中迎接挑战”主题展开讨论,针对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人才、产研结合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分享了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经验和建议,并期待能通过向更多优秀企业传授知识、增加技术交流、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达成更多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由刀具大国向刀具强国的转变。 在学术交流论坛分会场中,9名来自一线的专业工作者交流了他们的科研实践成果。武汉纺织大学讲师许默然的报告《航空发动机镍钛系合金的超声辅助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研究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镍钛合金加工的超声波辅助电火花加工(U-EDAM)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胡俊杰通过《基于小样本的机床能耗预测》提出了全连通径向基函数模型(FC-RBF)和基于加工过程的虚拟样本生成方法(MP-VSG)对机床能耗进行预测;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生陈婷的《基于光栅码盘信号脉冲差的攻丝转矩检测智能刀柄研究与开发》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栅码盘信号脉冲差的高分辨率转矩检测方法,并对应开发了一款智能攻丝刀柄。大连交通大学王杰在《基于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变螺旋铣削力模型标定方法》报告中,针对标定过程中仿真力与实验力的相位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刃合条件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相位同步策略;贵州理工学院蒋宏婉教授的《基于近场动力学的微结构铣刀破损预测》研究基于近场动力学(Peridyamics:PD)理论,探讨了H13铣削过程中复杂微结构刀具主切削近域微裂纹演变的数值分析方法;西安工业大学王晓丽副教授《基于成组技术的滚刀复合加工零编程系统开发》报告利用成组技术原理对齿刀进行分类,通过分析现存滚刀加工工艺,设计出车铣复合加工工艺。四川大学杨露博士在《大悬伸工况下刀具铣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报告中,针对大悬伸工况下铣刀加工稳定性差的问题,对铣削过程中的刀具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西安理工大学彭超博士在《基于电流信号最大概率多重同步压缩变换的深孔加工钻头磨损状态时频特征提取》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最大概率多重同步压缩变换(MPMSST),在IF离散化过程中引入分布概率,将最大分布概率所对应的频率作为IF的确定值;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张冬青在《Zr-Ti-B-N刀具涂层在600℃恒温过程的演变研究》报告中评估了Zr-T-B-N涂层在600℃下的耐热能力,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本届会议现场还设有产品展示区,11家从事刀具制造、涂层研发、精密测量等领域的企业展示了其优势产品,全方位呈现了自身技术优势,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关注。与会代表们积极向厂商咨询加工问题,探讨加工工艺,现场交流非常热烈。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参观了广东工业大学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和汇专科技集团。通过实地考察,代表们对广工大的研发能力、汇专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11届现代切削与测量工程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加快高性能先进工具的推广应用、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